《高效15法则》是我大概五个月前读的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困惑于掌控自己的时间精力时,建议也看一看有关时间管理或精力管理的书,其中《高效15法则》这本书是我觉得讲得还很不错的。
15条法则总结如下:
- 时间是最宝贵也是最稀缺的资源。
- 事分轻重缓急。
- 使用日程安排而不是任务清单。
- 克服拖延症。
- 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
- 把重要的事情记到笔记本上。
- 快速处理邮箱避免干扰。
- 减少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 学会拒绝。
- 80/20法则。80%的价值由20%的时间产生。
- 将时间花在专长、热情的事情上,其他的工作积极地外包出去。
- 为每一天确定主题。
- 凡事只做一次。
- 充分复用好早晨第一小时。
- 精力就是一切。
下面说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第一条毋庸置疑,无需多谈。
第二条,事分轻重缓急,让我想到开发时的一些经历上。以前在进行版本迭代的时候,假如开发时间是五天,两天过去了,你觉得进度会是多少?40%?不,通常是不到10%,甚至有时都还没开始,然后在剩下的三天再去赶进度。这是开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没有分轻重缓急的情况,导致在一开始的时候把时间都用在不急的一些代码优化或是其他开发上,到后面时间紧迫了,就不得不去赶进度。
所以要解决这种处境,就要对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去安排执行。我的解决方法是,把开发的内容拆分为更细的任务,然后以半小时为单位评估所需时间,确认每一天要完成的开发进度,并在开发中严格执行,可提前但尽量不延后。
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包含了第三条规则的。把开发内容拆分为具体的任务,这是任务清单,但是给任务清单设定期限,就是日程安排。它们两个在对心理感受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你可能会拖延,但在心里随着清单的增加负担会越来越重,因为想着的是还有很多没有完成。后者会促使你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而未开始的安排并不会加大心理负担,并且随着任务的完成,心态会更轻松。
关于邮箱。我可能是身边的人当中使用邮箱比较重的。目前在公司邮箱的使用上,对已阅的邮件,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我会按项目或部门进行分类,不重要的则直接按年份归档,并且每天约两次查阅收件箱并处理邮件。因此,我的收件箱通常都是比我的桌面干净整洁多了。囧。
在工作中另一个避不开的效率话题就是开会。
开会应注重效率及产出。比如产品或UI评审会议,会前应把相关资料发给参会相关人员,提前知悉并发现问题,在会议上提出。会议上的问题并不一定都要在会议中解答完,如果一个问题讨论时间过长,应留在会议后思考并商讨解决。会议结束应该有对这次会议的一些问题结论的记录,避免几天过后只记得开过这个会和在会上提了某个问题却都不知道最终结论是什么,那样的会议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最后一条,精力就是一切。时间管理其实也是精力管理,管理好精力就管理好了时间,所以合理分配时间也就是要合理分配精力。